2024年度运行报告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管理委员会
绵竹市抗震救灾 ·灾后重建纪念馆
2024 年年度运行报告
2024 年,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与 指导下,按照博物馆(纪念馆)规范化、A 级景区标准化管理体 系要求,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,规范园区运营,优化环境,接 待全国各地参观游客 26.2 万人次(其中导览接待 18920 人次,2324 批次,投诉处理 12 起),实现零事故、低投诉工作目标,圆满完 成全年工作任务。
一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科普教育基地职能。
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、德阳 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,大力宣讲红色故事、传播红色文化、传承 红色基因,发挥好博物馆、纪念馆的教育功能:
(一)创建现场教学条件,做好各级党组织来基地开展党史 学习教育。
今年先后迎来四川省金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、东方电 气、黄许政府、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、德阳市公交公司等 79 个单位 252 批次 2901 名党员干部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微 党课 5 场。
(二)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红色教学实践环境。
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自 2021 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 色教育和地学研学实践基地,充分挖掘并利用本景区红色资源教
学特色,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外参观教学环境。今年以来, 先后迎来德阳一中、汉旺温州加园栋梁中学、南轩中学、富新中 学等 3200 余名学生到基地开展教育活动。
(三)一季度一主题临展。
全年推出四期临展,每季度一期。展览设于“5.12 ”纪念广 场纪念墙下方。
一季度:推出临展《向人民报告》。
二季度:一是与绵竹市科协联合举办临展《科普新征程》;二 是引进 5.12 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“风雨十五载 · 初心不忘 ”-- 吴泽浩先生 “5 ·12 ”汶川大地震系列作品展;三是我馆两个临 展《龙门放歌——从悲壮走向豪迈》、《科普新征程》走进 5.12 汶 川映秀震中纪念馆;四是引进 5.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临展《地 震遗址保护利用成效展》。
三季度:引进红色场馆罗瑞卿纪念馆——《大将高风垂史册 ——罗瑞卿生平事迹图片展》。
四季度:引进红色场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—— 《缅怀历史 践行初心——川陕苏区红色文化历史展》。
参展人次达 4.2 万人次。
二、线上线下宣传推介,并利用重要节期做好主题宣传。
(一)走出去、迎进来,做红色文化与科普文化的传播者。
今年,按照年初计划开展“五进 ”活动。“走出去 ”——一是 进乡村,分别到汉旺牛鼻村、汉旺香山社区、 白溪村开展防灾减 灾科普知识宣传;二是进部队,走进绵竹市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一 场以“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锤炼品格强化忠诚 ”为主题的宣 讲;三是进学校,走进绵竹市大西街小学开展一场“防灾减灾 安
全‘ 童 ’行 ”的主题宣讲; 四是走进绵竹正华拓展基地为绵竹中 学高一学生讲解国防知识、绵竹历史文化知识。
“迎进来 ”——先后接待德阳一中、汉旺温州加园栋梁中学、 南轩中学、富新学校、罗江深雪堂等中小学校学生开展爱国主义 教育、防灾减灾科普教育。
先后接待西南交通大学、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、 民 办四川天一学院等院校到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,并与成都理工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”,与民 办四川天一学院共建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、校外教学 实践基地。
(二)充分利用“5.12 ”、“5.18 ”、“5.19 ”、“6.10 ”、全国科 普 日(9 月 15—25 日)等重要节点,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宣传。
1、今年是“5.12 ”汶川特大地震十六周年,第 16 个“全国 防灾减灾日 ”,主题为: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着力提升 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”,举行系列活动:
(1)祭奠活动。5 月 12 日下午 14:28 分,在汉旺 5.12 纪 念广场举行“5.12 ”汶川特大地震十六周年祭奠仪式,深切哀悼 在地震中遇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。 当天参加祭 奠仪式有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、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、汉 旺政府及管委会工作人员共计 350 余人参加。
(2)防灾减灾科普宣传。在绵竹市抗震救灾 ·灾后重建纪念 馆举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,播放科普视频,为群众发放宣传 册 600 余份,让更多群众了解防灾减灾知识,并采用关注公众号 领取小礼品的方式,吸引众多公众参与。
(3)德阳市 2024 年地震、地质、洪涝多灾叠加“双盲 ”应
急演练在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进行。
2、“5.18 ”国际博物馆日活动。今年 5 月 18 日,是第 48 个 “ 国际博物馆日 ”,主题为“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”。
一是开展线下主题宣传。
二是在纪念馆内开展免费讲解。
三是参加川渝主会场活动暨广安市博物馆开馆仪式。
3、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、全国节能宣传周、全国科技活动周、 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”。
(1)5 月 11 日—17 日,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,开展线上科 普分享活动 3 期。
(2)5 月 13 日—19 日,全国节能宣传周,营造宣传氛围, 利用 LED 屏播放节能小视频,在纪念馆外发放节能宣传资料等方 式进行宣传。5 月 16 日,走进汉旺白溪村开展线下防灾减灾、全 国节能宣传。活动期间共发放线下宣传资料 700 余份。
(3)5 月 19 日, 中国旅游 日,线下发放宣传手册 350 份。
(4)5 月 25 日—6 月 1 日,为“全国科技活动周 ”。线上微 信公众号推出音频讲解——“与时间赛跑,为生命护航 ”。
(5)6 月 8 日,文化和自然遗产日,线上微信公众号推出音 频讲解——“ 生命天梯 ”。
(6)9 月 15 日—25 日,为全国科普 日,一是进社区活动— —走进汉旺泉新社区;二是 9 月 11 日、18 日、25 日红光印象研 学教育基地带领德阳市区幼儿园前来开展“爱自然 ·护生命 ”研 学教育活动;三是绵竹市 2024 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暨科普 志愿服务活动(讲解员周淼作为德阳市科普使者交流发言)。
(6)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推介。据统计,今年微信公众号发
布信息 39 条,浏览量:9394;微博发布 43 条,浏览量 458715; 官网发布 37 条,浏览量 765;视频号和抖音分别发布 4 条,浏览 量共 10568。
4、“七 · 一 ”之际,遗址公园管委会主任梅旭东作省委十二 届五次全会精神宣讲。
三、抓培训、强素养,提升服务品质。
(一)周一培训制度。
制定全年培训计划,与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合作进行授课, 开展礼仪、职业形象塑造、普通话、导游技能等培训 20 余次,并 组织全员进行消防、防汛培训和演练,到绵竹市消防大队现场学 习了解消防设备及器材的正确使用。总受训人次达 630 余人次。
(二)外出培训
一是走出去全员前往彭州地质公园培训学习;二是参加四川 省博物馆学会陈列布展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活动——“新时代中 小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高质量发展 ”;三是革命文物讲解员培训(南 充仪陇); 四是参加四川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 (广安市博物馆);五是参加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培训 (广安市小平干部学院);六是参加绵竹市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; 七是参加四川省科技人员科普能力提升培训;八是参加革命文物 保护利用项目管理专题会议(线上)。
(三)交流互鉴
一是与 5.12 汶川映秀震中纪念馆进行工作交流,并互相引进 双方临展。二是与 5.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进行展览交流,引进 临展。
(四)重要接待
今年以来,先后接待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副书记赵 庆红一行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一行、省委机要 局一行、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政协领导一行调研、省委第八巡视 组临时党支部等到遗址公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、西安市人民政府 参事一行调研。
(五)讲解比赛
以比赛促提升。先后选派优秀讲解人员参加四川省博物馆讲 解大赛暨首届“博协杯 ”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四川初赛、德阳市 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、“心系国防,强国有我 ”首届四川省爱我 国防宣讲大赛省级初赛、四川省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、2024 年四川省研学旅游指导师技能竞赛等省、市级各类讲解比赛 10 多 项,取得优异成绩。
四、强化管理、建好基地、争创佳绩。
(一)项目推进。
做好园区项目储备、 申报与实施。一是年初改造完成停车场 道闸系统项目。二是完成清平—汉旺国家地质公园特色博物馆(纪 念馆)电器及线路改造工程。三是完成游客中心内墙顶翻新工程。
(二)建好基地、争创佳绩。
完善园区环境建设,做好基地软硬件提升。一是被评定为科 创中国 · 天府科技云“十佳 ”科普惠民共享基地。二是被四川省 科学技术厅评定为“2023 年度优秀省级科普基地 ”。三是做好 2023 年度博物馆绩效评估工作,接受省上专家组对 2023 年度我馆的绩 效评估工作。 四是接受四川省应急局、德阳应急局调研。
五 、 强化安全管理, 营造安全整洁的参观环境。